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ō
解釋:
  1. 吸吮。
    【例】嘬取、嘬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ài
解釋:
[動]
1.叮、咬。明.張自烈《正字通.口部》:「嘬,齧也。」《孟子.滕文公上》:「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
2.參見「嘬炙」條。
注音:
漢語拼音: zuō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讀音)ㄔㄨㄞˋ

1. 叮、咬。《正字通.口部》:「嘬,齧也。」《孟子.滕文公上》:「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

2. 一口吞盡。如:「嘬炙」。《廣韻.去聲.夬韻》:「嘬,一舉盡臠。」《禮記.曲禮上》:「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毋嘬炙!」清.王士禎〈白鷴追和歐陽公錦雞十四韻〉詩:「奈何此邦人,狼藉充一嘬。」

㈡ㄗㄨㄛ,ㄔㄨㄞˋ之語音。

注音: ㈠(讀音)ㄔㄨㄞˋ ㈡(語音)ㄗ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