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扁鯊或臺灣琵琶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iwan Angelshar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Squatina formosa (Shen et Ting, 1972)
形態:
體盤較窄;前鼻瓣具尖細之分葉,後緣呈不明顯之鬚狀或平滑狀;眼與噴水孔之距離短於眼徑之1.5倍;沿頭側有時具一片三角形皮褶;胸鰭大型,後角較尖窄;體背及尾之中線具小隆脊,隆脊向頭部延伸達兩眼間及吻部。體表無眼狀斑。
分布:
為臺灣地區之特有種,僅出現於臺灣之東北及西南沿海。
生態習性:
僅出現於臺灣附近水域,棲息於陸棚區,漁獲水深約183~220公尺,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極為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
利用: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首綱: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科: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臺灣扁鯊或臺灣琵琶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