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胞子生成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ore-Forming Bacteria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些細菌在環境不適合與營養不良時,在細胞質內會形成一個內胞子(endospore)。胞子對於乾燥、熱、化學藥品、輻射的抵抗力極強。於適當環境下,可再度發育成為營養細胞(vegetative cell)。一個菌體只產生一個胞子,故胞子之形成並非繁殖的方式,只是一種生理上的休眠狀態。多數胞子生成菌為革蘭氏陽性,除了Desulfotomaculum屬為革蘭氏陰性之外,只有Sporosarcina屬為球菌,其餘皆為桿菌。Bacillus、Lactobacillus、Sporosarcina屬為好氧性或兼氧性,而Clostridium與Desulfotomaculum屬為厭氧性。大部份胞子生成菌為土壤、淡水、海水中的無害腐生菌;然而有些是致病菌,如Bacillus anthracis會引起炭疽病,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氣生壞疽(gas gangrene)及食品腐敗,Clostridium botulinum會引起肉毒中毒(botulism),Clostridium tetani引起破傷風(tetanus)。 [P. Singleton and D. Sainsburg, 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197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胞子生成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