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竹板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zhú b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ú bǎn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由兩塊竹板組成,上端用繩繫住,下端可隨拍甩動。常和碎子並用,為快板書、山東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錢板等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稱為「竹板兒」、「快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竹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客家打擊:
又叫「夾塞」,用兩塊半節的竹片製成,在竹片的上方穿兩個小洞,再用布或線穿過,演奏時將竹板夾於手指之間,使兩塊竹片撞擊發聲,主要用來當節奏樂器用。在客家八音中經常使用此項樂器。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