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解釋:
  1. →疥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解釋:
參見「疥瘡」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è/kuè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由疥癬蟲寄生引起的皮膚病。症狀是局部起丘疹,皮膚會覺得刺癢,具傳染性。
同義詞: 疥癬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因疥癬蟲寄生而引起之皮膚病,初時多生於手腕、指縫之間,進而蔓延迅速。症狀為局部起丘疹,皮膚刺癢難當,常因抓搔破皮而化膿。《說文解字.疒部》:「疥,搔也。」《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旁行踽僂,又疥且痔。」《南齊書.卷四七.列傳.王融》:「一令蔓草難鉏,涓流泛酌,豈直疥癢輕痾,容為心腹重患。」

注音: ㄐ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