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核黃疸 - 教育百科
ˊ
ˊ
ˇ
  • 漢語拼音 hé huáng d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 huáng dǎn
解釋:
發生在新生兒的一種狀況,是由於血中膽紅素過高,膽紅素通過患兒的血腦屏障,與中樞神經細胞結合,對腦神經組織起毒性作用,因而出現神經系統癥狀。臨床症狀為嬰孩餵食不良、痙攣、智力障礙等現象。若倖免于死,則往往遺留有嚴重的後遺症。治療重點應放在積極防治高膽紅素血症上,以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核黃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