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奭 - 教育百科
奭 |
|
- 部首 大
- 部首外筆畫 12畫
- 總筆畫 15畫
- 漢語拼音 sh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ì |
解釋:
[形] 1.盛、大。《說文解字.皕部》:「奭,盛也。」《商君書.墾令》:「然則商賈少,民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 2.驚視的樣子。《廣韻.入聲.昔韻》:「奭,驚視貌。」 [動] 發怒、惱怒。《漢書.卷五二.竇嬰傳》:「有如兩宮奭將軍,則妻子無類矣。」 [名] 1.用茜草染成的紅色。《詩經.小雅.采芑》:「四騏翼翼,路車有奭。」 2.姓。如漢代有奭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盛、大。《說文解字.皕部》:「奭,盛也。」《商君書.墾令》:「然則商賈少,農不能喜酣奭,大臣不為荒飽。」 2. 驚視貌。《廣韻.入聲.昔韻》:「奭,驚視皃(貌)。」 3. 發怒、惱怒。《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竇嬰》:「有如兩宮奭將軍,則妻子無類矣。」唐.顏師古.注:「奭,怒貌也。」 4. 紅色。通「赩」。《詩經.小雅.采芑》:「四騏翼翼,路車有奭。」漢.毛亨.傳:「奭,赤貌。」 5. 姓。如漢代有奭偉。 |
|
注音: | ㄕ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奭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