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挶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搬運沙土的器具。《左傳.襄公九年》:「陳畚挶,具綆缶。」晉.杜預.注:「挶,土轝。」
2.耳病。《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漢.高誘.注:「挶、聾,皆耳疾也。」
[動]
執持。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乾穟紛拄地,化蟲枯挶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握持。《說文解字.手部》:「挶,戟持也。」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詩:「乾穟紛拄地,化蟲枯挶莖。」

2. 搬運沙土之器具。《左傳.襄公九年》:「陳畚挶,具綆缶。」晉.杜預.注:「挶,土轝。」

3. 耳病。《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漢.高誘.注:「挶、聾,皆耳疾也。」

注音: ㄐ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