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浮宮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luó fú gō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fú gōng
解釋:
  1.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賽納河北岸的舊王宮。面積約19. 7平方公里。菲利浦二世(西元1180∼1223)時始建,經歷代國王增建,至十九世紀完成。1678年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後,羅浮宮初次公開開放。§法Le Louvre
    【例】達文西所畫「蒙娜麗沙的微笑」畫像,就收藏在羅浮官裡。 △盧佛爾宮、盧夫宮、盧甫耳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羅浮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fú gōng
解釋:
法國舊王宮。為louvre的音譯,位於巴黎市中心,賽納河北岸,面積約十九點七平方公里。菲利浦二世(西元1180~1223)時始建,經歷代國王增建,至十九世紀完成。西元一六七八年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羅浮宮初次公開開放。一七九一年五月,正式成立羅浮宮博物館。也譯作「盧佛爾宮」、「盧夫宮」、「盧甫耳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羅浮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