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腋光鰓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黃腋光鰓魚
英文名: Chromis xanthochira
描述: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0-2.2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略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 11;臀鰭硬棘II,軟條11-12;胸鰭鰭條19;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呈橄欖色至藍灰色,鱗片的邊緣深褐色;前鰓蓋及鰓蓋具暗褐色之後緣;胸鰭基部及鰭的前1/3處具有大黃斑;背、臀鰭灰褐色;尾鰭一致為暗褐色,上下葉的末端不為黑色斑塊。
分布:
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台灣、帛琉、巴布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和澳洲大堡礁北部等。東印度洋的聖誕島亦有記錄。台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及綠島等地。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