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好模式 - 教育百科
自 | |
好 | |
模 | |
式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elf-Interest Model |
作者: | 沈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好模式」是道德教育實施的模式之一,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威爾遜(John Wilson)經調查研究於一九八一年提出。此模式強調應該教導學生成為一位「善」人,因為善人會得到好的報酬。一般人都認為好人做好事有好報,而且也認為這麼做合乎道德。這就是所謂「善有善報」。依此而避免做不道德的事,如偷竊、暴行、謀殺等。此種模式的中心概念主要提示給學生各式各樣的品德,如遵守規則、考慮他人等,而要教導學生具有品德的人通曉事理,且對人生有益。此種模式建構於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的觀點,先誘之以利,而後再曉以大義,從心理學的觀點,頗為符合人性。尤其對年齡較小或低年級的學生,可能產生吸引作用,而引導他們行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好模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