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甲烷芽胞桿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thanobacillu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至目前為止,命名甲烷芽胞桿菌共有兩株菌,分別為:
  (1)Methanobacillus omelianskii,為H. A. Barker於公元1936年發現,具有代謝乙醇為甲烷的能力。公元1967年M. P. Bryant等人研究證實此種菌是由兩種關係密切的菌種所組成,分別為S-organism及Methanobacterium bryantii,反應如下所示:
  
  (2)Methanobacillus kuzneceovii,是E. S. Pantskhavo於公元1969年所分離,為革蘭氏陰性菌,不移動之多形桿狀,長為5~6微米,寬為0.5~0.7微米。嗜高溫及會形成胞子是其最大特色。它可以將甲醇經兩步驟轉化為甲烷:先將甲醇轉化為甲烷和乙酸;當甲醇用完後,再將乙酸轉化為甲烷及二氧化碳。適合生長環境pH為4.5~7.5之間。(1. M. Y. Murrary, Comprehensive Biotechnology, Vol.1, 1985;2. M. P. Starr, The Prokaryotes, 1981)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甲烷芽胞桿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