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總體戰 - 教育百科
ˇ
ˇ
ˋ
  • 漢語拼音 zǒng tǐ zh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ǒng tǐ zhàn
解釋:
運用全國的人力和資源從事作戰的戰爭型態。總體戰的思想源自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克勞塞維茨,他強調戰爭須著重於完全摧毀對方力量。二十世紀時德國的魯登道夫亦倡導此一理論,以為全民的一切生活,均為戰爭行為的一部分。總體戰必須在政治、經濟、心理、軍事、各方面密切配合,有效的編組與運用,以爭取完全勝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總體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