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酒石酸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jiǔ shí s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ǔ shí suān
解釋:
一種有機化合物。無色透明結晶或白色粉末,味極酸。西元一七七○年時,由瑞典化學家奚樂(Carl Scheele)首先發現。廣存於植物體中,尤以葡萄及梨的果實中含量最多,有助消化及緩瀉作用,亦可以檢驗鉀鹽及供製造清涼飲料、麵包。也稱為「果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酒石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