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鹿角 - 教育百科
鹿
ˋ
ˇ
  • 漢語拼音 lù jiǎ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 jiǎo
解釋:
  1. 雄鹿頭頂上所生長的樹枝狀骨質構造,每年春天脫落,次年夏天再生。為攻擊的武器和繁殖期間吸引雌鹿注意的性徵。可以入藥。
    【例】成年的梅花鹿頭上有一對雄偉的鹿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鹿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 jiǎo
解釋:
1.雄鹿的角。可以製藥。
2.舊時作戰時的防禦設施。把帶有枝椏的樹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營寨門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擋敵人前進。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國演義》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四下裡擺放鹿角蒺藜,鈴索齊整。」也稱為「鹿砦」、「鹿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鹿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k-k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雄鹿的角。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鹿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鹿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