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對斑真蛙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對斑真蛙鳚
英文名: Blenniella bilitonensis
描述:
體延長,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雄魚頭頂具薄而圓的冠膜,雌魚只有一小肉質狀隆起。鼻鬚掌狀分支;眼上鬚單一不分支,等於或短於眼徑;無頸鬚。上下唇平滑。D. XIII-XIV, 18-21;A. II, 19-21; P. 14; V. I, 3。背鰭具缺刻,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雄魚眼後緣有一中央斷裂的半月形紋, 鰓蓋上緣有一大黑斑,黑斑下方有一小黑點,體側中央有黑橫帶,橫帶上具短縱線,形成8條平行縱線;背鰭灰黑色而具黑、白線;臀鰭具寬暗色緣;尾柄與尾鰭有許多白點;胸鰭上半部有黑點。雌魚頭部的圖案和身體的色帶較不明顯且無橫紋;臀鰭灰黑色,鰭緣較深;胸鰭上半部有黑點;尾鰭有幾列黑點;背鰭具2-3列黑斑。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台灣至澳洲。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東部、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