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謝神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xiè sh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shén
解釋:
  1. 為表達敬謝神靈的庇佑賜福而舉行的祭典。其間常有戲劇或雜技等表演活動。
    【例】媽祖誕辰當天,光是謝神的戲就有三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謝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shén
解釋:
為表敬謝神靈庇佑而辦的祭祀。民間習俗常在謝神時,於神前表演戲劇。《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叫小廝拿了一個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戲子來謝神。」《老殘遊記》第一回:「大家因為黃大戶不出窟窿是十多年來沒有的事,異常快活,就叫了個戲班子唱了三天謝神的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謝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ā-sî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酬神。報謝神明。民間通常會殺豬公祭祀以及在神明面前表演戲劇。
同義詞: 謝願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謝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謝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