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憺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ㄒㄧㄣ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d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
解釋:
[副]
安逸、安適。《淮南子.本經》:「憺然無欲而民自樸,無禨祥而民不夭。」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動]
1.安定。《淮南子.俶真》:「蜂蠆螫指而神不能憺。」漢.高誘.注:「憺,定也。」
2.震動、使畏懼。《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安適、安定。《說文解字.心部》:「憺,安也。」《淮南子.本經》:「憺然無慾而民自樸,無禨祥而民不夭。」《淮南子.俶真》:「蜂蠆螫指而神不能憺。」漢.高誘.注:「憺,定也。」

2. 安靜、恬靜。《玉篇.心部》:「憺,安靜也。」《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怕乎無為,憺乎自持。」唐.李善.注:「《廣雅》曰:『憺、怕,靜也。』」《宋書.卷二一.樂志三》:「常當專之,心恬憺無所愒欲。」

3. 震動、使畏懼。《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新唐書.卷一一○.諸夷蕃將列傳.黑齒常之》:「凡蒞軍七年,吐蕃憺畏,不敢盜邊。」

4. 憂慮。《楚辭.宋玉.九辯》:「蓄怨兮積思,心煩憺兮忘食事。」宋.洪興祖.補注:「憺,憂也。」

注音: ㄉ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