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貢氏鱷齒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貢氏鱷齒魚
英文名: Champsodon guentheri
描述:
體延長,稍側扁。口大,斜裂。上頜骨大部份外露,末端不延伸超過眼的後緣;前頜骨前緣不具凹陷處;下頜突出。頜骨外列齒細長,呈犬齒狀,可倒伏;內列齒細小,絨毛狀;鋤骨具齒,腭骨無齒。前鰓蓋骨下角具1長棘。體被甚細小的櫛鱗;下頜腹面具鱗,體胸部無鱗;頭部感覺孔附近具鱗;側線上下均具小分支。下枝鰓耙數12-14(通常為13)。背鰭2個,第一背鰭較小,具硬棘IV-V,細弱;第二背鰭基底長,具軟條20-21(通常為21);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具硬棘I,軟條18-19(通常為19);胸鰭短小;尾鰭叉形。體背褐色,體側及腹面黃褐或偏銀色;體側沿著中央線而具小暗點。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到澳洲 (西澳大利亞與昆士蘭省)。台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