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lavicinia subciliata - 教育百科
P | |
a | |
l | |
l | |
a | |
v | |
i | |
c | |
i | |
n | |
i | |
a | |
s | |
u | |
b | |
c | |
i | |
l | |
i | |
a | |
t | |
a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Pallavicinia subciliata |
描述: 植物群生於溪谷的潮濕岩石上,土壁上或腐木上等。淡綠色。片狀體3~5cm長,5mm寬,2叉狀,或從中肋部之腹面出枝。中肋部狹窄,境界不明顯,突出於背腹面,體內有1條中心細胞束。翼部由1個細胞層組成,緣上有疏鬆的長毛。腹鱗片單細胞,除了生長點正下方有以外都消失。雌雄異株。苞膜極短,杯狀體的背面,在中肋部上方。假蒴萼從苞膜高出,圓筒狀。蒴萼略超出於假蒴萼且成圓筒狀。孢蒴位於長柄上,圓筒形2~4裂。彈絲2螺旋。孢子呈赤褐色,25μm,表面有微細的網狀。藏精器位於中肋部上,苞膜牛圓形。 |
|
分布: 基隆市,臺北陽明山,南投溪頭,嘉義阿里山,玉山,臺南縣,屏東南仁山,宜蘭太平山,臺東溪頭山,浸水營─屏東四重教會;東亞型。 |
|
作者: | 林善雄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