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踧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踧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參見「踧踖」條。
2.通「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道路平坦。《說文解字.足部》:「踧,行平易也。」《詩經.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為茂草。」

2. 「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樣子。《廣韻.入聲.屋韻》:「踧,踧踖,行而謹敬。」《字彙.足部》:「踧,踧踖,行而恭謹不自安貌。」《論語.鄉黨》:「君在,踧踖如也。」唐.李朝威〈柳毅傳〉:「毅踧踖而受爵,飲訖,復以二觴奉二君。」《野叟曝言》第三八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請診。」

3. 困窘。通「蹙」。《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兵馬將往收捕,婦女憂愁,踧眉啼泣,吏卒掣頓,折其要脊,令髻傾邪,雖強語笑,無復氣味也。」

注音: ㄘ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