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遮蔽效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sking Effec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聲音之可聽見閥值,由於其他聲音存在而必提高分貝數,方可到達可聽見閾值之現象,稱為遮蔽效應。有關聲音遮蔽效應可歸納以下特性:(1)窄頻寬的遮蔽效果比同頻率同強度的純音為大,(2)噪音的音量越小時,其遮蔽的頻率範圍較小,但音量增大時,所被遮蔽的頻率範圍越大,(3)遮蔽效果以噪音中心頻率視之,並不是對稱而是高頻部份被遮蔽的較多,(4)當有一臨界頻帶寬度存在時,雖噪音頻寬大於此頻寬,噪音的遮蔽效果未見增加,其依史維克(Zwicker)的研究,一個臨界頻寬相當於基底膜上1.3mm的距離,稱為1巴克(bark)。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遮蔽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