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悲田院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bēi tián yu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tián yuàn
解釋:
救濟老弱廢疾者的機構。唐代設悲田養病坊,由僧人主持,悲田院是沿悲田養病坊而來。《舊唐書.卷一八.武宗本紀》:「悲田養病坊,緣僧尼還俗,無人主持,……」《通俗編.地理》:「悲田,釋典以供父母田為恩田,供佛為敬田,施貧窮為悲田。」至宋元時,稱貧民、乞丐的收容所為「悲田院」。後引申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恰便似餓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兒般鬧了悲田院。」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悲田院裡學那一聲叫爹媽。」也作「卑田院」、「悲天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悲田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