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串鈴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chuàn lí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uàn líng
解釋:
1.在江湖中行醫或算命的人用來招呼顧客的器具。多用銅或鐵製成,搖動時可以發出聲音。《金瓶梅》第一九回:「想著你當初不得地時,串鈴兒賣膏藥,也虧了這位魯大哥扶持你。」《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趕忙仍舊製了一個串鈴,買了一個舊藥箱,配好了許多藥材。」
2.聯貫成串的鈴鐺。多繫在騾馬的頸項上,行走時搖動發出聲音。
3.樂器名,打擊樂器。流行於蒙古族、藏族。在環繞成圈的皮環上繫有十幾個小銅鈴,手持圓環搖鈴發聲。也有將小鈴繫於長方形木拍上,持拍柄搖鈴發聲的。用於民間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串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