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琅璫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láng dā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g dāng
解釋:
1.擬聲詞。形容金屬或玉石撞擊的聲音。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琅璫交錯垂金鎖,錦繡崚嶒絢彩霞。」也作「鋃鐺」。
2.刑具。指縛繫人犯的鐵鎖、鐵鏈。或指用鎖鎖住。《文明小史》第九回:「帶領衙役,到監裡,把一班秀才,一齊鐵索琅璫提了上來,當堂跪下。」也作「郎當」、「鋃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琅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