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韐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ㄨㄟ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韎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韎韐」:

⑴ 古代武士祭服。主要用以蔽膝。《說文解字.巿部》:「韐,士無巿有韐,制如榼,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韎,賤不得與裳同。」《廣韻.入聲.洽韻》:「韐,韎韐,韋蔽膝。」《詩經.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以作六師。」漢.毛亨.傳:「一曰韎韐所以代韠也。」漢.張衡〈西京賦〉:「武士赫怒,緹衣韎韐。」

⑵ 大帶。《廣韻.入聲.合韻》:「韎,韎韐,大帶。」《集韻.入聲.洽韻》:「韐,韎韐,紳也。」

注音: ㄍ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