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骿 - 教育百科
骿
ˊ
  • 部首 ㄍㄨ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pi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án
解釋:
[名]
1.肋骨並連成一片。《說文解字.骨部》:「骿,並脅也。」《國語.晉語四》:「聞其骿脅,欲觀其狀。」
2.手掌腳底所生的繭。通「胼」。如:「骿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a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肋骨並連成一片。《說文解字.骨部》:「骿,并脅也。」《國語.晉語四》:「聞其骿脅,欲觀其狀。」晉.左思〈吳都賦〉:「袒裼徒搏,拔距投石之部。猿臂骿脅,狂趭獷猤。」

2. 手掌、腳底所生之厚繭。通「胼」。如:「骿胝」。《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傶骿胝無胈,膚不生毛。」

注音: ㄆ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骿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