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斐氏鯧鰺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斐氏鯧鰺
英文名: Trachinotus baillonii
描述:
體呈長橢圓形,甚側扁,隨著成長而逐漸向後延長。尾柄短細,背腹側無肉質稜脊亦無凹槽。吻鈍。眼小,脂性眼瞼不發達。上下頜、鋤骨和腭骨均具細小的絨毛狀齒,隨著成長而漸退化;舌面一般無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16-17。側線幾呈直線狀或微波狀,無稜鱗。無離鰭。第一背鰭5-6硬棘,幼魚時,具鰭膜,隨著成長而漸呈游離狀;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形;無離鰭;尾鰭深叉,末端尖細而長。體背藍灰,腹部銀白;體側具1-5個黑色斑點橫越在側線上,但小魚無此斑點。各鰭暗色、黑色或淡黃色。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暖水域。台灣南部、東部海域於冬季至隔年的春季較亦見其蹤跩,是偶見之魚種。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