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判官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pàn g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àn guān
解釋:
1.職官名。唐代設置,為輔佐節度使、觀察使的官吏。宋沿此制。
2.民間神話傳說中輔佐閻王、執管生死簿的冥官。《西遊記》第一一回:「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儒林外史》第三回:「罷麼!胡老爹!你每日殺豬的營生,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閻王也不知叫判官在這簿子上記了你幾千條鐵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判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uànn-ku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法官、推事。依法任審判工作,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官員。
  2. [[名] ] 民間傳說中,城隍或閰王身旁的隨員,分成文判官和武判官。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判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判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