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截面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é miàn
解釋:
物體被切斷後,所呈現的切面。也稱為「剖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截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oss Sec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某一核反應的有效靶面積,為入射粒子與靶原子間反應(分裂、散射、活化、吸收等)機率的度量,單位為邦(barn,1b=IE-24 cm2)。一些常見的截面有:微觀截面(microscopic,每原子或分子的截面)、巨觀截面(macroscopic,單位質量或體積的截面)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截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ross section, σ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個靶實體的截面,σ,由入射的荷電或非荷電粒子所產生的互應作用是P除以Φ所得之商,其P是當受制於粒子通量Φ時一個靶實體互應作用的機率。
  σ=P/Φ
  截面的單位是公尺2。截面的專用單位是邦。1邦=10-28公尺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截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