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火山作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ǒ shān zuò yòng
解釋:
地球核心的岩漿及其伴隨的氣體等物質,侵入地殼、噴出地表及噴入大氣的現象或過程,統稱為「火山作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火山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olcanism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岩漿流出地表或火山物質噴發而形成火山的自然過程之泛稱。岩漿於地殼深處產生,成份為熔融的岩石和氣體。冒出地表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為結晶狀的火成岩及水蒸氣、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火山氣體。火山物質噴發的型式取決於液態的岩漿的黏滯係數及火山氣體的狀態。黏滯性較低的岩漿氣體較易釋出,噴發的型式較為緩和;黏滯性較低的岩漿氣,火山氣體累積足夠的壓力後方劇烈噴發,釋出火山灰,甚至整片火山爆發而變形。火山爆發前有脹縮的現象,可以科學方法偵測火山地形的微小變化,事先預警減少災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火山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