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竊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ㄡㄑㄩˇㄖㄨˊ:「ㄊㄡㄑㄧㄝˋ」、「ㄑㄧㄝˋㄑㄩˇ」、「ㄑㄧㄝˋㄨㄟˋ」。
  2. ㄒㄧㄚˋ˙ㄉㄜㄊㄡㄊㄡ˙ㄉㄜㄖㄨˊ:「ㄑㄧㄝˋㄒㄧㄠˋ」、「ㄑㄧㄝˋㄊㄧㄥ」、「ㄑㄧㄝˋㄒㄧˇ」、「ㄑㄧㄝˋㄑㄧㄝˋㄩˇ」。
  3. ㄗˋㄐㄧˇ˙ㄉㄜㄑㄧㄢㄔㄥㄖㄨˊ:「ㄑㄧㄝˋㄧˇ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1. 偷、盜取。
    【例】竊取、竊位、行竊
  2. 暗中、偷偷的。
    【例】竊聽、竊笑、竊喜
  3. 私下、私自。用來謙指自己非分的行為。
    【例】竊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動]
盜取、偷。如:「竊取」。《周禮.地官.山虞》:「凡竊木者有刑罰。」《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副]
1.私下。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2.偷偷的。如:「竊聽」、「暗自竊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傳聞葛價翔貴,心竊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hi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