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藤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ㄢˋㄕㄥㄊㄥˊㄅㄣˇㄏㄨㄛˋㄇㄨˋㄅㄣˇㄓˊㄨˋㄐㄧㄥㄒㄧˋㄔㄤˊㄧㄡˇㄐㄧㄝˊㄍㄨㄤㄏㄨㄚˊㄧㄝˋㄨㄟˊㄩˇㄓㄨㄤˋㄈㄨˋㄧㄝˋㄒㄧㄢˋㄒㄧㄥˊㄏㄨㄛˋㄆㄧㄓㄣㄒㄧㄥˊㄐㄩˋㄆㄢㄩㄢˊㄊㄜˋㄒㄧㄥˋㄖㄨˊㄗˇㄊㄥˊㄅㄞˊㄊㄥˊㄉㄥˇㄅㄞˊㄊㄥˊ˙ㄉㄜㄒㄧˋㄐㄧㄥㄎㄜˇㄅㄧㄢㄓˋㄐㄧㄚㄐㄩˋㄖㄨˊ:「ㄊㄥˊㄊㄧㄠˊ」、「ㄊㄥˊㄧˇ」。
  2. ㄇㄢˋㄕㄥㄓˊㄨˋ˙ㄉㄜㄐㄧㄥㄏㄨㄛˋㄐㄩㄢˇㄒㄩㄖㄨˊ:「ㄆㄨˊㄊㄠˊㄊㄥˊ」、「西ㄒㄧㄍㄨㄚㄊㄥˊ」、「ㄍㄨㄚㄊ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藤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解釋:
  1. 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藤本。莖細長有節,光滑。羽狀複葉,先端尖銳,細鋸齒緣,叢生枝梢。總葉柄裡側具逆刺,藉以攀緣上升。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開黃綠色花,具異臭。結黃色橢圓形果實。莖經煙燻加工後,為藤工原料,可編製各種家具。
  2. 蔓生植物的莖或卷鬚。
    【例】葡萄藤、南瓜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解釋:
[名]
1.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白藤」、「黃藤」之俗稱,參見「白藤」條。
2.蔓生植物的卷鬚或莖。如:「葡萄藤」、「南瓜藤」。
3.姓。如明代有藤文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î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棕櫚科植物。莖長而有韌性,加工後可製成各種家具。
  2. [[名] ] 蔓生植物卷曲的莖。
音讀: tî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