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踢蹬 - 教育百科
˙
  • 漢語拼音 tī de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ī deng
解釋:
1.用腳亂踩、亂動。如:「這孩子活動量大,從早到晚老踢蹬。」元.睢景臣〈哨遍.社長排門套.耍孩兒〉曲:「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2.游蕩、閒逛。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二折:「什麼風雪酷寒亭,我則理會得閒騎寶亭閒踢蹬哩!」
3.處理、清理。如:「要把這些瑣事給踢蹬完,恐怕要大半天。」
4.揮霍,胡亂花錢。如:「祖先的產業,誰希望不肖子孫踢蹬了。」也作「剔騰」、「踢騰」。
5.吵鬧。《醒世姻緣傳》第五九回:「至於喪間,素姐怎生踢蹬,相家怎生說話,事體怎樣消繳,再聽下回接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踢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