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長嘴蚋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ng-billed Gnatcatch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Ramphocaenus melanurus
形態:
體長12公分,有一極細長而直的喙,頭、背及翅為橄欖褐色,初級飛羽最外3~4枚末端白色,喉白色有些許縱紋,頰、胸至腹部為棕褐色,尾羽為褐色,不等長,末端為白色,腳灰色,雌雄同色。
分布:
共14亞種,分布於美洲,由墨西哥南部至秘魯東北及巴西中部、東南部,由低海拔分布至1,200公尺。
生態習性:
出現在森林邊緣或次生林,在中下層跳躍找尋食物,並上下擺動尾羽,以昆蟲為主要食物,皆成對出現而不會加入混種群。繁殖期4~6月,巢為深杯狀,以草萋、樹皮及青苔組成,築於低矮濃密的植群中,每窩產2枚白色卵,上有紅棕色斑點。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蚋鶯科(Family Poliopti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長嘴蚋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