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魚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ˊ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ㄓㄨㄥˇㄐㄧˇㄓㄨㄟㄉㄨㄥˋㄨˋㄧㄡˇㄌㄧㄣˊㄩˇㄑㄧˊㄕㄥㄏㄨㄛˊㄩˊㄕㄨㄟˇㄓㄨㄥㄩㄥˋㄙㄞㄏㄨㄒㄧㄓㄨㄥˇㄌㄟˋㄈㄢˊㄉㄨㄛㄖㄨˊㄏㄨㄤˊㄩˊㄌㄧˇㄩˊㄨˊㄍㄨㄛㄩˊㄉㄥˇ
  2.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ㄩˊ˙ㄉㄜㄉㄨㄥˋㄨˋㄏㄨㄛˋ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ㄐㄧㄥㄩˊ」、「ㄇㄨˋ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水生脊椎動物的總稱。冷血、卵生或卵胎生、有鱗,以鰓呼吸,以鰭游泳,種類繁多,分布於各種水域中。
  2. 形狀像魚的動物。
    【例】木魚、鱷魚、蠹魚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水生脊椎動物的總稱。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卵生,大都有鰭和鱗,以鰓呼吸,種類繁多。參見「魚類」條。
2.生活在於水中的軟體動物,如:章魚目之「章魚」、管魷目之「魷魚」、烏賊目之「墨魚」。
3.生活在水中而非魚類的動物。如:哺乳動物之「鯨魚」、爬蟲類動物之「鱷魚」、脊椎動物之「甲魚」。
4.非魚類而形狀像魚的動物。如:「蠹魚」。
5.姓。如唐代有魚朝恩。
6.二一四部首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î/h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水生脊椎動物的總稱。冷血、卵生,有鰭、鱗,用鰓呼吸。
同義詞: 魚仔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魚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