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鷓鴣菜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zhè gū c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 gū cài
解釋:
植物名。紅藻類藤松藻科海人草屬。叢生於海底岩石間。藻體圓柱狀,叉狀分枝,有長枝、短枝之分,長枝粗大,可逐年伸長,色紫黑,乾燥後變成青黃褐色,食之可驅蛔蟲。也稱為「海人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鷓鴣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à-koo-tshà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鷓鴣菜。紅藻的一種。叢生,扁平呈葉狀,暗紫色,乾燥後,顏色變黑,以前常給小孩服食,用來驅除蛔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鷓鴣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鷓鴣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