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黑口鰳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黑口鰳
英文名: Ilisha melastoma
描述:
體延長而略高,甚側扁。背緣窄;腹緣有完整之稜鱗,腹鰭前19-21個,腹鰭後8-9個。頭中大,側扁。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而近垂直;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眼睛前線之下方;下頜的前端向上突出;兩頜、腭骨及舌上具細齒;鰓耙較粗,邊緣具小刺,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0-24。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縱列鱗數多於45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7-18軟條;臀鰭長,具38-42分枝之軟條;腹鰭甚小,其長短於眼徑;尾鰭叉形。體背淡綠色,體側銀白色;背鰭及尾鰭淡黃綠色;餘鰭色淡。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新加坡,北至東海及臺灣,南至阿拉夫拉海等皆產。臺灣分布於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等。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