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癬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1. 一種由黴菌所引起的皮膚病。患處會發癢,生白色的鱗狀皮,具傳染性。
    【例】白癬、頭癬、腳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
解釋:
[名]
多種皮膚病的共用名詞。一般指皮膚、指甲、毛髮的黴菌感染,會傳染。如白癬、頭癬、甲癬、腳癬。但也可用於形容其他會有白色鱗狀皮屑的皮膚病,如疥癬、乾癬、魚鱗癬、牛皮癬。
注音:
漢語拼音: xuǎn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一種皮膚病。患處發癢,生鱗狀皮,會傳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讀音)ㄒㄧㄢˇ

皮膚發癢、增生白色鱗皮之傳染病。《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我不管他是生癬生瘡,我只和他們生癩;我不管他是講雞講鴨子,我只合他們講鵝。」《紅樓夢》第六○回:「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擦臉,你常說薔薇硝擦癬比外頭的銀硝強。」

㈡ㄒㄩㄢˇ,ㄒㄧㄢˇ之語音。

注音: ㈠(讀音)ㄒㄧㄢˇ ㈡(語音)ㄒㄩ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