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uō |
解釋:
參見「哆嗦」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ě |
解釋:
[形] 張口的樣子。《里語徵實.卷上.一字徵實引王惲.食鱸魚詩》:「口哆頰重出,鱗纖雪爭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ㄔㄜˇ 張口貌。《說文解字.口部》:「哆,張口也。」《里語徵實.卷上.一字徵實》引元.王惲〈食鱸魚〉詩:「口哆頰重出,鱗纖雪爭光。」 ㈡ㄉㄨㄛ 因寒冷或恐懼而身體發抖。如:「哆嗦」。《三俠五義》第五回:「也有怯官的,戰戰哆嗦不畫像樣的;竟有從容不迫,一揮而就的。」 |
|
注音: | ㈠ㄔㄜˇ ㈡ㄉㄨㄛ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哆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