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簣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ì
解釋:
  1. 盛土的竹器。像今日畚箕之類。
    【例】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經.旅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ì
解釋:
[名]
盛土的竹器。似畚箕之類。《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簣,土籠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盛土之竹器,似畚箕之類。《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唐.杜佑《通典.兵典》:「將軍在即墨之時,坐則織簣,立則杖插。」宋.王安石〈次韻留題僧假山〉詩:「態足萬峰奇,功才一簣微。」

注音: ㄎ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