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犎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ㄋㄧㄡˊ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f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解釋:
[名]
犎牛:古代一種背上肉隆起像駱駝的野牛。《爾雅.釋畜》「犦牛」句下晉.郭璞.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野牛。一說單峰駝。《爾雅.釋畜》「犦牛。」晉.郭璞.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宋史.卷四九六.蠻夷列傳四.西南諸夷》:「太平興國三年,首領馬令膜等十四人以名馬、犎牛、虎豹皮、麝臍來貢。」清.龔自珍〈論京北可居狀〉:「縱可四百丈,橫四之一,可以牧牛、羊、犎牛。」

注音: ㄈ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