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蒺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蒺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蒺藜」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蒺藜」: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草本。莖匍匐於地,葉為羽狀複葉,夏開小黃花,果實有刺。種子可入藥,具滋補作用。生長於海濱沙地。唐.王維〈老將行〉詩:「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我不能勾丹鳳樓前春中選,伴著這蒺藜沙上野花開。」或稱為「升推」。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