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脯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pú[二]fǔ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ㄢㄖㄡˋㄖㄨˊ:「ㄖㄡˋㄈㄨˇ」、「鹿ㄌㄨˋㄈㄨˇ」。
  2. ㄕㄨㄟˇㄍㄨㄛˇㄍㄢㄖㄨˊ:「ㄊㄠˊㄈㄨˇ」、「ㄒㄧㄥˋㄈㄨˇ」。
注音:
解釋:

ㄒㄩㄥㄅㄨˋㄖㄨˊ:「ㄒㄩㄥㄆㄨˊ」、「ㄐㄧㄆ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乾肉。
    【例】肉脯
  2. 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
    【例】桃脯、杏脯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胸部。
    【例】胸脯、雞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乾肉。如:「鹿脯」、「肉脯」。《論語.鄉黨》:「沽酒市脯不食,不撒薑食,不多食。」
2.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如:「桃脯」、「杏脯」、「瓜脯」。《晉書.卷六二.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動]
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胸部。如:「胸脯」、「雞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ó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
  2. [[形] ] 乾癟。枯乾而沒有水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