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ㄚˇㄉㄨˋㄊㄧㄠˊㄨㄣˊㄖㄨˊ:「ㄒㄧㄠˋㄍㄨㄟ」、「ㄍㄨㄟㄗㄜˊ」、「ㄍㄨㄟㄓㄤ」、「ㄈㄚˇㄍㄨㄟ」。
  2. ㄏㄨㄚˋㄩㄢˊ˙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ㄩㄢˊㄍㄨㄟ」、「ㄌㄧㄤˇㄐㄧㄠˇㄍㄨㄟ」。
  3. ㄑㄩㄢˋㄍㄠˋㄐㄧㄡㄓㄥˋㄖㄨˊ:「ㄍㄨㄟㄑㄩㄢˋ」、「ㄍㄨㄟㄍㄨㄛˋㄑㄩㄢˋㄕㄢˋ」。
  4. ㄇㄡˊㄏㄨㄚˋㄕㄜˋㄈㄚˇㄖㄨˊ:「ㄍㄨㄟㄏㄨㄚˋ」、「ㄍㄨㄟㄅㄧˋ」。
  5. ㄔㄥˊㄌㄧˋㄖㄨˊ:「ㄌㄡˋㄍㄨㄟ」、「ㄇㄛˋㄕㄡˇㄔㄥˊㄍㄨ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ī
解釋:
  1. 畫圓的器具。
    【例】圓規、兩腳規
  2. 法度、條文。
    【例】條規、校規、法規
  3. 成例。
    【例】墨守成規、革除陋規
  4. 謀劃、計劃。
    【例】規劃
  5. 矯正、勸勉。
    【例】規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ī
解釋:
[名]
1.畫圓的器具。《玉篇.夫部》:「規,正圜之器也。」如:「圓規」、「兩腳規」。
2.法度、條文。如:「條規」、「校規」、「法規」、「教規」。
3.成例。如:「墨守成規」、「革除陋規」。
4.姓。如明代有規恂。
[動]
1.謀劃、謀求。《商君書.錯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宋.蘇軾〈相度準備賑濟第三狀〉:「各欲廣行收糴,以規厚利。」
2.矯正、勸勉。如:「規過勸善」。《左傳.昭公十六年》:「是先無刑罰也,子寧以他規我。」
3.效法。唐.韓愈〈進學解〉:「上規姚姒,渾渾無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畫圓形的器具。
  2. [[名] ] 法度、條文。
  3. [[形] ] 整個。完全的,全部的。
  4. [[動] ] 規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