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龑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ㄌㄨㄥ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20
  • 漢語拼音 y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解釋:
[名]
人名用字。為五代時南漢劉巖所造的字,並自以為名,取周易飛龍在天之意。《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國世家.兩漢世家》:「龑初名巖,又更曰陟。九年,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曰白龍,又更名龑,以應龍見之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高明貌。《四聲篇海.龍部》:「龑,高明之皃(貌)。」

2. 人名用字。為五代時南漢劉巖所造之字,並自以為名,取《周易》飛龍在天之意。《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國世家.南漢》:「龑初名巖,又更曰陟。九年,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曰白龍,又更名龑,以應龍見之祥。」五代十國.詹敦仁〈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龑字音義〉詩:「吁嗟毒蛟輩,睥睨飛龍位。龑巖雖同音,形體殊乖致。」

注音: 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