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涒 - 教育百科
涒 |
|
- 部首 水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0畫
- 漢語拼音 yūnjūnt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ūn |
解釋:
[動] 吃了又吐出來。《說文解字.水部》:「涒,食已而復吐之。」 [名] 參見「涒灘」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ūn |
解釋:
參見「涒鄰」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ūn |
解釋:
(二)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ㄨㄣ 1. 食後而復吐。《說文解字.水部》:「涒,食巳而復吐之。」 2. 「涒灘」:古代以干支紀年,太歲在申,稱為「涒灘」。《玉篇.水部》:「涒,歲在申曰涒灘。」《呂氏春秋.季冬紀.序意》:「維秦八年,歲在涒灘。」漢.高誘.注:「歲在申名涒灘……涒灘,誇人短舌不能言為涒灘也。」清.王士禎〈愁霖行〉:「涒灘之歲陰氣凝,愁霖不絕如貫緪。」 ㈡ㄐㄩㄣ 「涒鄰」:水流迴旋曲折貌。《集韻.平聲.諄韻》:「涒,涒粼,水流曲折皃(貌)。」晉.郭璞〈江賦〉:「泓汯浻澋,涒鄰淵潾。」或作「涒粼」。 ㈢ㄩㄣ,ㄐㄩㄣ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ㄊㄨㄣ ㈡ㄐㄩㄣ ㈢(又音)ㄩㄣ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涒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