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閱讀治療(biblio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是否獲得解決、是否能因應當事人的需求、是 否擁有因應其他新問題的能力、讀書治療計劃及其實施是否符合倫理。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閱讀治療英文關鍵字:bibliotherapy 參考資料1. Malchiodi, C. A. (2012). 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許智傑、謝 政廷譯)。台北市:學富文化。P.190-1912. 洪倩婷、洪雅鳳(2011)。看故事學親職:繪本於讀書治療親職團體的實務運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3(1),1-15。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https://isp.moe...
人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倫。指社會的倫理關係。《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史記.卷二三.禮書》:「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
良知良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善性知能。《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環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保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環境價值觀與態度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環境行動技能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環境行動經驗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分段能力指...
道德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呈現故事應符合四項規準:故事情節宜盡可能簡單、有趣,使學生能迅速掌握故事大意。故事呈現有關道德或倫理價值衝突的情境,最後沒有單一而顯著的,或為某種文化所贊同的正確答案,促成學生彼此之間的爭論和意見的不一致,已產生道德思考模式的改變。故事內容應涵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德問題作為討論的核心。必須提供選擇行動的機會 提出兩難困境問題並分組問題應包含兩個要素:具備二擇一的道德判斷形式,例如「是否會……」、「是不是……」、「會不會……」、「應不應該……」提問對於所作道德判斷的理由,亦即必須接著問:「為什麼?」一個好的故事,常能使...
,並在1970到1980年間漸漸推廣到其他國家。且其應用的範圍很廣,舉凡商業、法律、教育、土木工程、倫理課程等,幾乎無所不包。 問題導向學習之內涵根據Nash之看法,問題導向學習根植於五個重要之假設,其假設如下:1.學習發生在與有用資訊相關之情境裡,2.學習發生於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之過 程時,3.成年的學習者是自我導向、有經驗、能受問題吸引及富有動機的,4.要成為有效率的問題解決者,學習者必須重複地練習以真實的問題進行問題解 決,5.要成為終生的學習者,學習者必須將學習之價值內化並進行自我導向學習。而Walton和Mat...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玄學家主要依據中國古代的《易經》、《老子》、《莊子》等三部經典,在儒與道、個人與群體、自由率真與社會倫理秩序要求的矛盾中,去訴求、闡發人生的真諦。以前不少學者認為玄學是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如果以玄學的內容特質來看,其骨幹仍是以儒家思想為重心。不過,劉勰認為玄學風尚下的文壇,「離本彌甚」、「將遂訛濫」,為了正本清源,端正文風,而作出「體乎經」的主張。玄學思想《周易》是主要的依據。而《文心雕龍》的寫作,便是取法《周易》。〈繫辭傳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文心雕龍‧序志》就很明確指出其撰寫本書的目的。他說:「位...
教育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公平、正值等意涵。「正義」觀念使用由來已久,可追溯到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倫理學,認為德行是達到一種目的(即幸福)的手段,人類的善是靈魂在一個完美的生活裡依照德行而活動,而正義包含的不是平等,而是正當的比例,只有在某些時候才平等,此種觀點與功利主義把「正義」解釋成「平等」是不太一樣的。而現代思想家愈來愈多將正義作為評估社會制度的道德標準,被視為社會首要價值。美國哲學家(J. Rawls)在《正議論》(Theory of Justice)一書開頭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社會...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思潮。十三世紀末興起於義大利,丹第、薄伽邱等為其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反對經院哲學,鼓吹人文教育,以倫理、哲學、音樂和修辭學培養高尚的鑑賞力、優雅而機智的風度,重視個人精神的獨立,又不忽略體格的鍛鍊。奠定此後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的影響。也稱為「人本主義」。
揚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根源的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迷信。在社會倫理上,認定「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2.揚雄後來認為辭賦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 著作《法言》、《太玄》、《方言》 評價1.張衡稱他「妙極道術」。2.朱熹認為他「拙底工夫」。《資料取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