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喝。《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大郊見說,就拉他到衛城內一個家,尹三家來飲。」
2.供飲用的。《周禮.天官.人》:「共賓客之禮,飲而奉之。」漢.鄭玄.注:「飲,食之。」
吞花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及時行樂。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五.吞花臥》:「握月擔風且留後日,吞花臥不可過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賣或供人飲的地方。《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一同入那店裡坐地,喚保買盃和肉來,四個一就喫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咱們到店上,呷碗燒刀子去。」也稱為「鋪」、「坊」、「樓」、「館」、「戶」、「家」、「肆」、「務」。
2.提供旅客臨時休息或住宿的地方。如:「他昨晚在那家店投宿。」也稱為「樓」。
神權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物名。神權杖是由古希臘神戴歐尼斯(Dionysus)的崇拜者,以及羅馬神巴可斯(Bacchus)的祭司在祭典節慶中所持的儀式權杖。此權杖是一根橄欖木手杖,以杉果為杖端,或是在手杖上半截以一串葡萄和兩條有葉子的葡萄藤纏繞。仿製神權杖在浪漫芭蕾中相當著名,例如《吉賽兒》(Giselle)一劇,村中少女們拿在手中以慶祝豐收。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俗稱製的麴。也稱為「麴」。
2.釀造米時,以麴與蒸米相混和,放入密閉容器中,加水並不時攪拌,經繁殖酵母及充分發酵,稱為「母」。因其含多量的酵母,故再漸次增加蒸米、水、麴相混,可釀造大量的醪。將醪去滓,即得米。也稱為「娘子」。
薄而邯鄲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會諸侯,魯、趙皆獻,魯淡而趙濃,楚的主吏向趙國求,趙不允。吏便以魯淡換趙濃,楚王因淡兵圍邯鄲。典出《莊子.胠篋》。比喻無端蒙禍或莫名其妙遭受牽累。如:「處世要戒慎小心,有時更要避免魯薄而邯鄲圍,無辜受害。」
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王績的別號,他在門下省任待詔時,人問他做待詔有什麼樂趣呢?他答說有美令人留戀。侍中陳叔達知道此事後,每日送一斗給王績,時人因稱他為「斗學士」。見《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列傳.王績》。後以斗學士稱讚量大的文人或名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店的招牌。用布綴於竿頂,懸在店門前,以招徠客人。唐.李中〈江邊吟〉:「閃閃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也稱為「帘子」、「幌」、「旗」、「望子」、「望子」。
惡醉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怕喝醉,卻勉強飲。比喻明知故犯。《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釀製後較混濁的。《三國演義》第一回:「一壺濁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儒林外史》第一回:「濁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