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公吃李公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一方取得實質利益,一方空有虛名。亦可比喻一人作惡,卻由他人代為受罪。張公,暗指唐代武則天的寵臣張易的兄弟。李公,指李氏王室。張公吃李公醉本為唐代諺語,指張易的兄弟當權,王室大權旁落。唐.張鷟《朝野僉戴》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喫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後用以比喻拿人頂缸,代人受過。《金瓶梅》第九回:「街上看的人不計其數,多說西門慶不當死,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卻拏這個人來頂缸。正是張公吃李公醉,桑樹上吃刀柳樹上暴。」《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只為這一路的人,眾惡所歸,官打見在,正所謂『張公吃李公醉』,又道『拿著黃牛便當馬』。又是個無根蒂的,沒個親戚朋友與他辨訴一紙狀紙,活活的頂罪罷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指糯米蒸熟後,加入麴,置於密閉的容器內,發酵而成的食品。如:「釀湯圓」。
戈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戈矛,比喻紛爭。「杯戈矛」比喻在宴中引起的仇隙。《負曝閑談》第二五回:「華尚書看罷,把他都嚇醒了。……楞了一會,又想周楷這人名字好熟。想了半天恍然大悟道:『就是有天在吳侍郎席上,他請教我,我沒有理他那個人。這真是杯戈矛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了而顯露出狂態。如:「這個人平常文文靜靜的,一發起瘋來,狂態畢露。」也作「發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選.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不如飲美,被服紈與素。」《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輅謂子春曰:『輅年少膽氣未堅,先請美三升,飲而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碘及碘化鉀溶於精及水,製成的深褐色溶液。為外用藥,具殺菌消毒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黏性大的高粱釀成的。宋.蘇軾〈超然臺記〉:「擷園蔬,取池魚,釀秫,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遊乎。』」也稱為「黃」、「紹興」。
醉飯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吃喝非常痛快而滿足。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裡安排一席好,多著些湯水,……我著他醉飯飽,走不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只是醉飯飽,不要貪睡,負了主人殷勤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賣或供人飲的地方。《漢書.卷三七.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為家保。」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家眠。」也稱為「店」。
2.保。清.洪昇《長生殿》第一○齣:「(喚科)家有麼?(丑迎科)客官,請樓上坐。(外作上樓科)是好一座樓也。」
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酗心理是想從心理方面的研究,了解酗者嗜成癮的心理因素,並尋求預防及矯治的方法。
  所謂酗是一種實際的行為錯亂狀況,表現在飲無度,持續不停的飲行為,量超過社會習慣承認的限度,以致影響飲者的健康、工作和經濟狀況。
  研究開始從生理方面著眼,探討嗜者是否基於生理因素,觀乎量豪的人「百盞不醉」、有必飲的情形,似乎其生理結構,對精有相當的承受與化解的能力,然而此等人並非酗者,因其並無「不飲即無法生活」的現象;而且豪飲前「沒有」需要的感受,豪飲後也「沒有」任何病態,故而排除於酗之列,從而在生理方面,也未發現可以引以為據的結果。
  從心理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